印度一直以来把南亚看做自己的地盘,自诩为说一不二的“南亚霸主”,但白日梦终归是白日梦。
【《印度时报》相关报道截图】
近日,《印度时报》曝出重磅消息:中国和巴基斯坦正在制定一项关于成立新的区域组织的提案,这一新机制有望取代已经“名存实亡”的南盟(南亚区域合作联盟)。
目前,相关讨论已取得显著进展。不久前中国、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国在昆明举行了三边会议,有分析认为,此次会议意味着三国已经就此倡议达成一致。并且报道指出,该倡议还计划邀请其他南亚国家参与,比如斯里兰卡、马尔代夫等。
很多人可能对南盟不太熟悉,该组织成立于1985年,由印度和其他南亚国家牵线成立,成员包括孟加拉国、巴基斯坦、不丹等南亚国家。
这个组织本是为了推动区域一体化、加强各国经贸联系与人文往来。但到了今天,南盟不仅毫无建树,甚至连“存在感”都没了。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,就出在印度身上。
2016年,第19届南盟峰会本该在巴基斯坦拉开序幕,但印度却突然以巴基斯坦“涉嫌支持恐怖主义”为理由,带头“罢会”,并联合孟加拉国、不丹、阿富汗等国集体抵制,导致会议被迫取消。
在这场风波之后,南盟影响力就开始一落千丈,印度前外交部长贾斯旺特·辛格在当时就表示,“南盟已经彻底失败”。事实也的确如此,在过去八年间,南盟形同虚设,成员国之间再无任何实质性合作,峰会也处于长期停摆的状态。
【印度是南盟“没落”的最主要原因】
显而易见,南盟落败的本质原因就是因为印度“太自我”,印度眼里的南盟最佳运作形式,可能就是印度一呼百应、说一不二的“一言堂”。只要有国家与印度“不合”,比如巴基斯坦,印度就带头抵制、打压,不惜让整个组织“陪葬”。
把区域合作当作政治工具,搞排他性“小圈子”,这哪里是合作?简直是霸凌。
正因如此,越来越多的南亚国家对印度感到“寒心”,大家纷纷意识到一个客观事实:在印度主导下搞南盟,不如大家重新组团。在这种情况下,中巴“另起炉灶”的倡议来的恰如其分。
从目前消息看,中国和巴基斯坦正在谋划一个以“互联互通、区域整合”为核心的新合作机制,初步已邀请孟加拉国参与,未来还会对斯里兰卡、马尔代夫、尼泊尔、甚至阿富汗敞开大门。
可以注意到,这个组合基本都是南亚的核心国家。如果大部分都加入,那原来的南盟几乎就是“壳子”了。
而这个新机制的最大不同,是中国而非印度主导。为什么由中国出头?答案很简单。
从经济实力上讲,中国是当前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也是最稳定的经济体之一,拥有庞大的人口和经济体量,与诸多南亚国家保持着友好密切的经济往来。
【中国与南亚诸国保持着密切合作】
无论是孟加拉国、巴基斯坦、斯里兰卡,还是马尔代夫,中国都是这些国家第一大或第二大贸易伙伴;从中巴经济走廊,到中孟口岸建设,再到海上丝绸之路,中国能提供实打实的基础设施投资与技术支持。
而且中国从来不搞殖民、不搞干预那一套,不像印度动不动就搞“地缘胁迫”。可以说,如果这一次中国真的主导这样一个区域组织,也是真正为发展服务的,而不是为争权夺势设局的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次新区域组织的建立,中巴并没有把印度排除在外,根据《印度时报》的报道,中巴计划邀请印度也参与这一提议。这估计会让很多人一脑袋问号:既然印度已经成为了南亚地区的“搅局者”,中国为什么还要邀请它加入呢?
事实上,中国的邀请是有客观道理的,毕竟印度依旧是南亚最大经济体之一,有其存在价值;而且中国不搞“排他性”小圈子,这既是大国风范,也能避免国际舆论抹黑。
最重要的是,这一次印度再也不是“老大”了。如果加入,它只是参与者,不再拥有“拍板权”;如果不加入,那南亚将继续前行,不等它上车也能走。
这一次,不再是印度自说自话的“一言堂”,也不是谁带头谁就搞“集体抵制”的儿戏外交。而是以中国为引领,真正推动互联互通、共同发展的新型南亚合作平台。
谁抓住了这次机会,谁就能真正搭上区域融合的“快车”。
印度愿不愿意搭车,是它的选择;但车,是中国开的,路线图,也由中巴来画。这一次,确实轮不到印度“说了算”了。
瑞和网-网络配资门户-配资平台网址-买股票可以杠杆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